制药废水处理技术
制药废水因含抗生素、甾体激素、杂环中间体等特异性污染物,呈现 “高毒、高耐药性、高组分波动” 特征,核心矛盾在于污染物的生物毒性与降解阻力-部分抗生素(如 β- 内酰胺类)对微生物酶系具不可逆抑制作用,而卤代甾体化合物的强疏水特性导致其在水体中持留性极强。
预处理以 “脱毒” 为核心:
●针对某些抗生素废水,采用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工艺,MnO₂/Al₂O₃催化剂可将臭氧利用率提升至60%,使废水BOD₅/CODcr比从 0.15 增至 0.32;
●对高盐合成药废水,低温膜蒸馏技术实现盐截留率 99.8%,同时破除卤代烃的生物毒性壁垒。
核心处理依赖“生物-化学”协同矿化技术:
●厌氧段采用高效厌氧反应器,通过颗粒污泥富集的产酸菌与甲烷菌的协同作用,CODcr的容积负荷可达4kg/m3•d;
●好氧段耦合电催化氧化单元,BDD电极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高效地降解残留抗生素,为后续处理提供保障。
深度处理聚焦UF-RO双膜联用技术,可将出水抗生素浓度降至μg/L级,符合《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;新型吸附材料大大提高了对特定中间体的饱和吸附量。
当前技术朝多工艺集成、智能化管理、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突破发展,实现从 “达标排放”到 “环境友好与经济效益双赢”的转型,实现污染控制与碳中和的协同。

